1. 每一轮牛市都是对等待的嘉奖
从去年“924”的2748点算起,到昨天的10月28日盘中首次突破4000点,上证指数共历时400天,期间年化波动率15.28%。
对比2007年、2015年的牛市行情,同样的点位区间,分别用了89天和127天,年化波动率也有27.94%和23.01%,都远高于本轮行情。
上证同等点位区间历次行情历时及波动率

数据来源:Wind,中信证券客群发展中心整理,数据截至2025年10月29日。历史数据不代表未来表现,此处仅为历史数据统计结果,不构成具体投资建议或宣传推介。
这样的慢牛行情其实是比较珍贵的,因为更稳定地趋势性表现,给到了大家冷静思考的空间。少了一些疯狂的盲目上车,多了一些观察后的谋定而动。
但是,也有投资者朋友表示错失了行情。究其原因,或许不知道“在等什么?”是主要因素。
我们曾经做过一个数据统计:近1年间(截至2025年6月29日),万得普通股票型基金指数累计上涨17.87%,涨幅最高的2天,贡献了累计收益的89.4%,而起到决定性贡献的这2天,仅占过去这1年的累计交易日天数(241天)的0.8%。
也就是说,资本市场的上涨,是需要提前布局、是“等”出来的。
即使你没有提前埋伏,在行情上涨后谋定而动,做右侧交易,也需要有个清晰的思路,知道自己在“等什么”,果断出手,吃到更多的行情红利。
所以,如果你自己做股票交易,就需要知道“便宜的好公司”是什么?因为这样的优质资产终究会迎来牛市的确定性最高。
带着上面的思路,再来下钻去复盘本轮行情,你会发现:一个“舒适”的牛市除了“慢”以外,还有一个特点就是“业绩支撑”。
我们以本轮行情为例,自去年“924”以来,沪深两市共有1319家公司涨幅超100%,不过以最新收盘价来看,那些股价能够稳住甚至在新高附近的公司,普遍具有更高的赚钱能力(ROE)和更好的成长速度:
- 高回撤公司:即最新价较“924”以来最高价回撤超20%的公司,2025年中报的平均ROE为-0.14%、平均营收增速为21.19%;
- 新高区域公司:即最新价较“924”以来最高价回撤在10%以内的公司,2025年中报的平均ROE为2.87%、平均营收增速为30.87%。不同股价表现公司2025年中报业绩表现

注:高回撤公司指最新价较“924”以来最高价回撤超20%的公司,新高区域公司指最新价较“924”以来最高价回撤在10%以内的公司;数据来源于Wind,中信证券客群发展中心整理,数据截至2025年10月29日。历史数据不代表未来表现,此处仅为历史数据统计结果,不构成具体投资建议或宣传推介。
因此,如果你自己做股票投资,心里总要有那么几家如数家珍的、愿意用时间陪伴它成长的“好公司”,才是你不会错过牛市红利的底气。
如果你做不到如数家珍,深度挖掘,选择基本面成色较好的一揽子公司,布局价值投资的红利,也是明智的做法。
我们逐年梳理了近5年(2021年至2025年)的行情,发现每年都能获得正收益的ETF,虽然分布在了不同方向,但这些方向均具有业绩稳定、且高分红的特点。(感兴趣的朋友文末加福利官,免费领取详细的ETF清单。)
2. 搭乘时代洪流顺势而为
一个像样的牛市背后,往往酝酿着一场时代的变革。或者说,时代的变迁催化了牛市行情。
在事业奋斗道路上,我们每个人都要躬身入局;在投资者赛道上,也应看清时代洪流涌向的方向,顺势而为。
回看过去三段阶段性上涨行情:
- 2007年同等点位区间,领涨的是纺织服装、综合、建材。对应的是,内需扩张、并购重组、房地产与基建投资爆发。
- 2015年同等点位区间,领涨的是建筑、计算机、非银行金融。对应的是,“一带一路”战略、成交放量、“互联网+”与并购浪潮。
- “924”至今,领涨方向则是以通信、电子、计算机为代表的科技赛道,它们的涨幅均超100%,分别达134.5%、123.0%、103.9%。背后的风口是科技自主、全球AI浪潮、以及DeepSeek催化下的中国资产重估的多重叙事叠加。
上证同等点位区间各行业的不同涨跌幅表现

Wind,中信证券客群发展中心整理,数据截至2025年10月29日。历史数据不代表未来表现,此处仅为历史数据统计结果,不构成具体投资建议或宣传推介。
如果你看不清短期的行情走势,不如把眼光放长远,格局放大,看看你赖以生存的这个时代、你的国家未来的发展蓝图。
在最近热议的“十五五规划”中,可能的重点产业方向,中信证券研究部做了专业研判:
从具体的产业领域来看,首先,“卡脖子”领域或仍将是“十五五”期间政策层着力推动攻克的重点,如集成电路、工业母机、基础软件、先进材料、科研仪器、核心种源等;另一方面,公报强调保持制造业合理比重,重点提及传统产业需要提质升级,巩固提升矿业、冶金、化工、轻工、纺织、机械、船舶、建筑等产业在全球产业分工中的地位和竞争力;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,坚持智能化、绿色化、融合化方向,加快建设制造强国、质量强国、航天强国、交通强国、网络强国。
从具体产业上来看,或将持续受到政策和市场青睐的方向包括:新能源、新材料、航空航天、低空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,以及量子科技、生物制造、氢能和核聚变能、脑机接口、具身智能、第六代移动通信等新的经济增长点方向。
3. 资金流动的信号
两个工具,受到资金的拥趸:一个是融资,一个是ETF。
❶ 融资规模破新高
去年“924”以来,行情回暖、两融中的融资工具更是大热。截至目前,融资规模净增1.1万亿元,达到了最新的2.47万亿元,创出历史新高,也早以超越了2007年、2015年的两轮牛市。
当然,两融工具也是一把双刃剑,好的一面是能放大本金、博取高收益,不过一旦行情做反,亏损也会成倍放大。
所以两融这一工具也只适合能承受较高风险和损失的人,感兴趣的朋友可咨询您的客户经理或开户营业部。
但融资规模的高增,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的市场中专业投资者对于市场的信息,也是他们对于所看好的公司的底气。
融资规模历史变化

数据来源:
Wind,中信证券客群发展中心整理,数据截至2025年10月28日。历史数据不代表未来表现,此处仅为历史数据统计结果,不构成具体投资建议或宣传推介。
❷ ETF规模高速增长
近年来,越来越被投资者接受的ETF,在“924”以来走出了加速度,累计已净增2.98万亿元,达到了5.72万亿元,增长108.51%。
ETF规模变化(亿元)

数据来源:Wind,中信证券客群发展中心整理,数据截至2025年10月28日。历史数据不代表未来表现,此处仅为历史数据统计结果,不构成具体投资建议或宣传推介。
百亿资金的流向,释放配置信号。
我们梳理“924”以来的百亿资金净流入方向,可以概括为如下三大方向:
- 一大方向是代表A股核心资产的领域:涵盖各行业龙头的中证A500指数方向,累计净流入了近1000亿元;涵盖两市规模最大的300家上市公司的沪深300指数方向,净流入规模则近300亿元。
- 第二个方向是科技创新:比如港股互联网、恒生科技均有超700亿净买入;除此之外,机器人、港股通科技、创新药、科创芯片、电池、人工智能等细分主题也都有百亿净买入。
- 第三个方向可以归纳为顺行情:代表性的是证券公司、香港证券、港股通非银,这些方向受益于股票市场的放量和上涨。
去年“924”以来资金净流入超百亿元方向

数据来源:
Wind,中信证券客群发展中心整理,数据截至2025年10月29日。历史数据不代表未来表现,此处仅为历史数据统计结果,不构成具体投资建议或宣传推介。
观察上述资金涌入的三大方向,或许可以尝试构建一个核心仓位(如50%-80%)布局大盘宽基,剩余仓位投资行业主题方向ETF组合。实现“下有大盘底、上有主题弹性”的效果。
从去年“924”以来的数据来看,上证指数、深证成指、创业板指、科创50分别跑赢了43.3%、73.3%、93.3%、96.7%的一级行业指数,这也是这套策略的定心丸作用所在。
去年“924”以来A股核心大盘指数与行业涨幅

数据来源:
Wind,中信证券客群发展中心整理,数据截至2025年10月29日。历史数据不代表未来表现,此处仅为历史数据统计结果,不构成具体投资建议或宣传推介。
